“随时存取”变成了“九时抢存”。每天早晨定闹钟抢投余额宝,成了近期不少人理财时遇到的一种现象。
2018年1月31日,天弘基金发布公告称,“为防止余额宝货币市场基金规模过快增长并保持长期稳健运行”,自2月1日至3月15日,将“设置余额宝每日申购总量,当天售完为止”,这意味着用户转入资金的受限:一旦单日总申购额度达到限额,当日内余额宝便不再受理申购,用户只能选择在次日9时继续尝试转入。
“定上闹钟抢,真的可以说每天抱着余额宝睡觉。”“比春运时的车票都难抢,就这样有时还抢不到。”在采访中,好多人都对记者表示,现在抢购余额宝可谓是心力交瘁。在上,全国政协委员贺强也在替消费者发声,说余额宝限购不方便大众,希望能尽快调整。
但是,遗憾的是,当大家满怀期待的等到这次限购的截止日(3月15日),余额宝官方页面再次通知,称“为保持余额宝货币市场基金稳健运行,3月15日后继续限制每日申购总量,具体恢复时间以余额宝页面提示为准”。这下让更多的余额宝用户感到大失所望,很多人纷纷表示“累觉不爱”,要寻找新的理财路子了。
针对当前的“抢购”状况,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这种限购状况很有可能会持续下去,之前那个随时可买的余额宝怕是回不来了。”
其实,余额宝要做出这种自废武功还遭用户骂的决定,也是被逼无奈。说到底,这就是为了让余额宝这个“胖子”,别像吹气球那样再“胖”下去了。那余额宝到底有多胖呢?
余额宝是依托支付宝平台建立的,用户基础广泛,加之1元起投,1000元起发放收益的低门槛,余额宝早在几年前已迅速晋升为“全民理财利器”。据其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余额宝的规模已经超过了1.5万亿。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记者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到,截至2017年12月底,我国境内一共发行的348支货币基金,总规模也不过才6.73万亿元。也就是说,一个余额宝就占据了其中近五分之一的分量。
分量太大了正是问题所在。一方面这不符合余额宝本身的定位,最初余额宝的定位是小额资金管理工具,这显然与之相违背。另一方面,。不仅将货币基金纳入了M2统计,2017年8月,证监会还发布了《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明确规定,要将货币基金规模和其风险准备金挂钩。
2018年1月,央行发布《2018年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称将“完善货币供应量中货币市场基金部分的统计方法,用非存款机构部门持有的货币市场基金取代货币市场基金存款。”直指一系“宝宝类”货币基金,而其中的领头羊余额宝便率先做出调整。
,这就必须对余额宝进行“阉割瘦身”,这也是为了让余额宝走得更稳健,消费者应该予以理解。至于抢不到额度,可以将目光投向其他的理财产品。但一定注意,要多加甄别,选择一个安全可靠的渠道。
近年来,大众的投资意愿随其收入一并增加,对高收益活期理财、更加稳健的普惠产品有着极高的需求。除了认准余额宝,还应多积累专业的理财知识和经验,了解一些其他较为稳健、安全的理财产品。同时,,加大对理财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让理财市场能够良性循环,较为可靠的理财产品能够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正如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张广东所建议的那样,,更要坚定地鼓励那些老百姓喜爱,经受过时间检验的好的普惠产品。在政策上,也应该多鼓励大型机构、平台多出余额宝这样的好产品。”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 作者|苏畅
本期执行主编|张艺良 编辑制作|田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