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汽车贷款平台正在谈论出租和出售的转型,它似乎找到了一条走出合规发展的新途径。2016年,我负责开发汽车众筹平台。后来,我非常喜欢出租出售的模式.我也想到了这个转变,因为当我们深入到这个操作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个模型有很多的问题。稍后我会有时间和你谈谈。
今天先和大家说说我所了解的以租代售。
以租代售起源于国外,在美国很火,我们基本也就照搬过来,采用1+3模式,即1年租车,3年分期。目前国内平台基本采用这个模式,用户付个10%的首付,第一年每月付租金租车,一年后可以选择一次付清余下车款,也可以选择继续3年分期。当然也可以选择退车。车的保险和购置税由平台承担。
2年前刚兴起的时候炒得很热,一方面是由于这种模式在国内刚兴起,相比美国我们的渗透率只有3%,市场前景广阔,另一方面年轻人可以用更少的钱提前拥有一辆车。
可实际过程中,平台如果想赚钱还是很难的。说一下其中原因:
用户群体,就像我身边有钱的全款买,没钱的要么家里给凑一下,要么付个50%的首付,然后走汽车金融进行分期贷款,现在还有还多车型是一年免息免手续费的。条件还是很优惠的。基本上只要不超出自己购买力的,还是没问题的,而以租代售的用户呢,可能他真的只有10%的首付,购买力又下了一个档次,可以说是提前消费,难道在租车一年后,他们的购买力就直线上升一次付清尾款了?
性价比不高,如果是我买车,肯定不会选择这种方式,不是购买力的问题,是真的不划算,首先要以厂家的指导价购车,我们知道各4S的实际成交价格往往要比指导价低很多,像VOLVO 的XC60, 上市没到一年,已经降了6W,这部分差价就成了平台的利润,另外,一年后车价就会有20%的贬值,而用户在一年后,还要按照当时签定合同时的车价一次性结清,非理性消费的用户在一年后,基本也弄清了“套路”,大部分选择退车(当然,平台会想一些办法不让你退车,因为退车它就赔了),很多用户只看到了自己能承担起的月供,而没有细算其中的成本。
猫腻多,比如,一年后当你退车时,平台要跟你核对公里数,因为平台规定了你一年的最大公里数,如果超过了就要额外收钱,10万以下的车每超出1公里收0.5元,10-15万的车每超出1公里收1元。另外也不是随便开,没有做的保养还要给做完。
管理漏洞,之前有用户开车撞了另外一台车,负全责,理赔时发现平台并没有给这辆车上第三者责任保险。是不是很坑,又要互相扯皮。
位置尴尬:现在平台都是全国布局,先是大批量从汽车厂家订车,以拿 到更低的进货价,然后车销售出去后,再滚雪球式拿更大的单与厂家谈价格,但问题是第一批车还没有销售出去,就没有资金去和厂家谈条件了,厂家也就未必重视你。
没有价格优势,就要想一些“邪门歪道”了。这就不展开说了。
还有很多问题,总之,理想是很充实的,现实是很骨干的,在线贷款平台从汽车贷款转化到租赁和销售的测试还是很多。这个行业正在争夺经验和资金,看谁能控制成本,谁有较低的渠道去争取客户,也取决于谁能做好用户的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