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投资人在和我长谈后批评我说:“周鸿你是大公司的老板,应该拥有世界格局,考虑行业未来几年内的发展情况,但这些你都没谈,却只谈你的产品怎么样。”事实上,他说的这个问题我近几年一直都在思考。
作为企业领导人,确实应该有战略高度,但战略离不开产品。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我认为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考虑未来市场会怎样,这只能留给时间来验证。相比于未来的大趋势,我习惯于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思考我的产品,比如360的产品是否存在缺陷?如何才能弥补?在这个市场里是否还有未被发现的用户需求?
对于用户而言,相比你能否改变世界,他们更关心的是你的产品能否解决他们的痛点、改变他们的生活。在任何时候,如果不能为用户创造价值,用户必然不会选择你的产品。当然,我并不是在否认行业趋势的重要性,“方向不对,努力白费”的道理尽人皆知,但这不是产品经理现阶段应当重点关注的事情。
制造产品的目的,是解决用户的实际需求,但需求绝不仅仅只有一种。有些需求,对于用户来说可有可无,如果产品成本不是很高,用户会使用,但是没有它,用户的生活也不会受到明显影响.我将之称为弱需求”:与之相反的则是“强需求”。比如,一个多日未进食的流浪汉,此时他最大的痛点是果腹,睡个安稳觉当然也是他的需求之一,但并不那么紧迫,实在不行在公园长椅上也能将就一夜。从流浪汉的角度来看,吃饭是强需求,睡个安稳觉则是弱需求。
现在人工智能很火,微多汽车厂商开始把人工智能系统加到汽车里面。人们使用汽车的刚需是让汽车把自己从A地移动到B地。国此,安全、准时地把用户送达目的地是汽车的械心功能,无论是普通汽车还是无人驾驶汽车。但是加果说加了人工智能,不是为了更好地帮助用户解决刚需问题,而只是给用户提供更好的音乐,或者加个大屏能在上面斗地主,是没有意义的。
反过来,如采能基于地圈信息利用人工帮能帮助用户规划出更好的路找,基于传感器帮助用户在危险时刻提前到车、转向避开危险,相比在车上听音乐、玩游戏,显然安全、快速完成行驶才是刚需。
现在市场上的很多产品针对的都是弱需求,对销售额的拉动作用极其有限。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弱需求就出不了好产品,但前提是拥有强大的渠道。如果你的产品在渠道方面先天不足,最好的方法就是锁定用户的一个痛点,然后全力突破。
在强手云某的网络安全市场,360是典型的后起之秀,走到今天算是闭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有些人说我们的成功属于误打误撞,运气的成分居多。我从不这么认为,不谦虚地说,360的成功楚非偶然。从用户痛点的角度分析,同络安全是标准的强需求,没有安全产品保护的电脑如案被入侵,就可能成为黑客口中的“肉鸡”,随时处于被“事杀”的危险之中。众多流眠插件和弹窗广告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上网体验,360抓住了用户的这一痛点,成功只是顺理成章、水到采成的事情。
产品不追求多,一个足矣,但一定要能够抓住用户的痛点,针对的一定是用户的强需求,而不是那种不痛不痒、可有可无的弱需求。有时候,如果产品能满足强需求、解决痛点问题,即使其他方面有些小缺点,用户也有可能被征服。用户对产品的特性要求次序通常是功能、便捷和价格。当在功能上解决了痛点问题,在便捷和价格上,用户是有让步空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