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今天要讲的主题。是不是在淘宝上开个网店就是互联网经济了呢?还是说我的企业弄个020,B2B,B2C什么的理念,那就是互联网经济了?
很显然不是的。无论是电子商务,还是互联网金融,又或者是即时通讯,甚至是游戏,都是建立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上。单纯的互联网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不信你把中国这一套搬到印度,搬到任何一个没有完善的现代工业和金融体系和基础网络、交通的国家。
那么什么是互联网经济?我认为,互联网经济应该是利用网络创造了需求或者降低了交易成本的才是真正的互联网经济。其他的都是伪互联网经济,只不过是把交易地点从线下搬到线上。
随着5G网络日渐普及,互联网进入高带宽、低时延的时代。4G时代无法支持的物联网,到了5G时代会成为重要的发展领域。互联网将不再只是以流量为核心的电商生态,随着全球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它还在向着以信用为核心的产业互联网新生态转变。
过去十余年来,我国消费互联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涌现了阿里、腾讯等一批世界知名企业。但消费互联网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三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第一、参与者之间的博弈往往是零和游戏。不管什么行业领域、面对什么竞争对手,消费互联网竞争到最后往往是赢家独吞整个市场。因此,很多早期互联网企业不计成本融资烧钱扩展业务,意图打败对方。在形成垄断优势后,又对平台商户或消费者收取高昂的门槛费、服务费。这种类型的商业模式在社会总体价值创造上贡献有限,因为过度关注流量助长了假冒伪劣商品在网上的泛滥,甚至倒逼制造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第二、利用人性弱点设计各种产品。网络市场形成初期所主导的自由理念,使得网络上失信的违约成本极低,于是会出现很多企业利用人性的弱点设计各种产品来获取流量,罔顾消费者的长期利益和市场的良性发展。这种利用人性弱点诱使用户使用产品的行为实际上是不正当的,未来互联网经济的竞争,一定是在更公平、可信的环境下进行,这些利用人性弱点设计产品的公司很难长期生存。
第三、企业数据采集没有底线。消费互联网时代缺乏数据治理规范,很多互联网企业在用户使用产品的时候要求用户提供个人数据,但这个过程中,有些平台采集的数据、要求的授权和提供的服务明显不对等。明明很简单的服务,仅需要几个数据,却要求用户提供几十个数据,随着互联网产业不断成熟、法律法规日趋完善,上述行为在未来将会很难行得通,消费互联网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要加以避免。